開欄的話
在歲月的長河中,有這樣一些面孔,他們平凡如你我,卻在日常的點滴里,書寫著不凡的篇章。他們用善良溫暖他人,用堅韌戰(zhàn)勝困難,用奉獻詮釋大愛……本版從今天起開設(shè)《面孔》欄目,帶您走進他們的世界,聆聽他們的故事。
家訪
當大多數(shù)人還沉浸在春節(jié)假期的喜慶氣氛中時,徐劍軍上路了,他的目的地是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涼山州越西縣。
徐劍軍是寧波市職教中心新能源汽修班的班主任,如何更好地服務班上彝族學生的成長,是他心里最深的牽掛。在通信技術(shù)已經(jīng)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他仍選擇了最直接、最樸素的方式——家訪。
48小時“特種兵式”的行程,12戶家庭的促膝長談,徐劍軍與學生的心拉得更近了,而對于受訪家長來說,這無疑是一份最溫暖的新春禮物。
這些年,為學生量身定制成長方案、記錄12萬字的班級故事、自費策劃的家訪之行……徐劍軍早已超越三尺講臺的界限,不斷拓展著教育的內(nèi)涵與高度,只為讓彝族孩子在寧波這片土地上“一同出彩”。
得師如此,是學生之幸。在徐劍軍身上,我們看到了教育最美的模樣。
接力
春運期間,在天津人流如織的火車站,一抹抹流動的亮色格外引人注目。
他們是天津鐵道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津鐵團團”志愿服務小分隊,身著藍色馬甲,穿梭在車站的每一個角落。
幫助老人扛行李,為外國友人充當臨時翻譯,在危急時刻按下扶梯暫停鍵……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愛心接力,200多位“津鐵團團”成員用專業(yè)細致的服務,溫暖了無數(shù)旅人的歸途。
17年來,“津鐵團團”志愿服務隊堅守在春運一線,從天津到蘭州,從北京到上海,志愿服務小分隊成員們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專業(yè)技能,為服務旅客安全出行貢獻青年力量。
盡管志愿服務讓他們犧牲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光,但也讓他們堅定了回報社會的信念。正如小分隊的一位成員所說,“能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內(nèi)心是非常快樂的,在一件件小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p>
青春在奉獻中閃閃發(fā)光。
堅守
前不久,上海海洋大學水產(chǎn)與生命學院學生劉國旭,在實驗中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沒有家人陪伴的除夕。
然而,劉國旭并不孤獨。春節(jié)期間,上海海洋大學超1600名學子因科研留校,而他,更是上海海洋大學在全國各地駐守科技小院的9位學生之一。
“每天睜眼就是干”。從寒假開始到春節(jié),劉國旭化身“蝦類體檢員”,穿梭于蝦池之間,守護著幾千只羅氏沼蝦和南美白對蝦的健康。這份責任,承載著他與團隊半年的心血。
出于對水產(chǎn)研究的熱愛,大二那年,劉國旭從機械工程轉(zhuǎn)到水產(chǎn)科學專業(yè)。在金山蝦類科技小院的日子里,他不僅掌握了實踐技能,更領(lǐng)悟到“慢就是快”的人生哲理??蒲兄罚瑹o捷徑可尋,腳踏實地,方能致遠。
在熱愛和堅守中,劉國旭書寫著屬于他的青春答卷。
(本期點評:焦以璇)
《中國教育報》2025年02月18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ds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