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北街小學科技大篷車嘉年華活動上,學生在近距離觀看編程機器人的構造。楊瀟 攝
安徽省淮北市首府實驗小學學生在體驗科普大篷車VR。 萬善朝 攝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小學科學教育念茲在茲。2023年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fā)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yè)的青少年群體。
兩年來,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部署推動,采取一系列有力舉措,并專門召開全國推進會,各地各中小學以超常規(guī)舉措,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取得重要進展和關鍵突破。中小學科學教育面貌煥然一新,迸發(fā)出前所未有的育人活力。
中小學科學教育發(fā)展快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自主培養(yǎng),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人才支撐。
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的質量,關系著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的基礎,牽動著強國建設的未來。
這樣的認識,正深刻影響著教育戰(zhàn)線。
近年來,關于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文件緊鑼密鼓出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做著“加法”。
最大的合力——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相關部門有負責牽總頭、抓協調的,有負責宣傳發(fā)動、營造氛圍的,有負責組織動員、強化保障的,有資源供給、具體實施的,有提供智力支持、人員支持的,“大科學教育”格局背后,是國家、社會各方面對科學教育的高度重視。
最細的部署——發(fā)布《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制定《中小學科學類教材質量標準框架》,為上好科學課提供規(guī)范指引;部署加強小學科學教師培養(yǎng)、啟動“國優(yōu)計劃”、升級“國培計劃”、開展“院士師范院校行”活動等,夯實中小學科學教育師資基礎;成立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專家委員會、召開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推進會、印發(fā)《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南》等,持續(xù)推動科學教育質量提升。
最強的回應——各地各校因地制宜探索科學教育。安徽省開展科學教育調查,全面摸清科學教育現狀,印發(fā)工作實施方案,細化20條具體舉措和任務分工;廣東省廣州市十六部門聯合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向全社會征集人才,組建科學教育專家?guī)?;天津市河西區(qū)各中小學開設科創(chuàng)類主題課程、科普講座、科學實驗等特色項目,列入學生課后服務選課“菜單”。
發(fā)展的新風,不斷帶來驚喜。
2023年11月,好消息傳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在中國上海設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這是教科文組織一類中心首次落戶中國,是教科文組織在全球設立的第十個一類中心,也是其在歐美之外首個全球性一類中心。這說明,中國推動理工科教育發(fā)展富有成效,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肯定。
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加速演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步伐正快速邁進。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推進會上指明未來方向:“推動科學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夯實基礎,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辦好科學教育的路徑多起來
在河南鄭州經開區(qū)蝶湖小學,有一面“會提問”的墻:“時間為什么不能倒退”“空氣為什么看不到、摸不著、聞不到呢”……這面墻被稱為“好奇墻”,孩子們用問題點亮墻壁,讓好奇心成為校園里最美的風景。該校校長張智慧說:“小學是科學教育的浪漫階段,貴在為孩子營造一方大膽想象、敢于提問的空間?!?/p>
這是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qū)、實驗校建設的縮影。
2023年12月,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qū)、實驗校名單。自那以來,一批實驗區(qū)、實驗校走在前、作表率,探索出一條條辦好科學教育的新路徑。
在課程資源開發(fā)上,北京市門頭溝區(qū)研發(fā)“探源西胡林 探究水土流失根源”等京西研學路線100余條;山東省濟南市實施“全學段貫通”工程,將52所駐濟高校豐富的課程資源引入中小學校本課程。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洋口鎮(zhèn)中心小學推行“人人都是科技教師”理念,成立科創(chuàng)名師工作室,把科學教育工作列入教師年終考核;海南省??谑袨I海第九小學在制度、晉級、評先評職等方面給予科學教師優(yōu)先保障,構建專業(yè)化、有活力的科學教師梯隊。
在評價改革上,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楊嘉墀實驗學校建立“五小院士”好少年評價體系,引導學生爭當“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好少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博古其中學利用數智化校園平臺,為學生科技素養(yǎng)畫像或建立電子成長檔案。
在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上,湖北省宜昌市自2023年起,每年投入1000萬元專項經費,為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提供保障;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開設“大學微課”、參與啟動“步青計劃”,構建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早期培養(yǎng)體系……
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已有87.3%的學校開展了科普、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科學教育打開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科教“雙向奔赴”成為科學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模式。
“今天,科技館講解員熱情地為我們演示介紹了從宇宙的奧秘到生命的奇跡,太有趣了!”山東省日照市新營小學學生王俊棠在“科技館里的科學課”上收獲滿滿。
對此,日照市教育局黨組成員、總督學潘明??偨Y的經驗是:“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不能‘單兵作戰(zhàn)’。”2024年,“科技館里的科學課”被列為日照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持續(xù)強化科教協作與融合。
放眼全國,已有千余個實體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以及近萬個鄉(xiāng)村少年宮全面向中小學生開放,“天宮課堂”、科學家(精神)進校園等活動,源源不斷地澆灌著青少年的科學夢想。
科學素養(yǎng)與報國之志強起來
2024年10月16日,鄧稼先紀念廣場上,來自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綿陽市富樂實驗中學、四川省科學城第一中學(于敏科技中學)的師生舉行了獻花儀式?!拔乙肋h銘記‘兩彈一星’精神,以他們?yōu)榘駱?,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备粯穼嶒炛袑W學生任珊穎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育英學校考察時指出,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科技創(chuàng)新、強國有我”的志向,當下勇當小科學家,未來爭當大科學家,為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
這兩年,科學教育不僅讓千萬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實踐能力,更在他們心中播撒下科技報國的種子。
我們看到,在北京,院士、科學家來到中小學生身邊,他們的言談舉止和人格魅力無不感染著學生,每次活動,學生們都有提不完的問題;在四川,科學家(精神)宣講隊伍已開展1000余場宣講,聆聽的師生總是眼含熱淚、心潮澎湃……
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更加優(yōu)質的科學教育,正推動中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快速提升。
中國科協發(fā)布的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以下簡稱“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個百分點,呈現提速增長趨勢。最新一次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顯示,我國中小學生科學學業(yè)表現整體良好,約八成學生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
當科學教育的翅膀托舉起更多夢想,薄弱地區(qū)、薄弱學校的孩子同樣“一個都不能少”。
我們看到,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優(yōu)質免費的科教資源不斷更新,為全國青少年推開科學之門;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堅持“南護水源、中建綠洲、北治風沙”理念,因地制宜開發(fā)校本學習資源;青海油田第三小學鼓勵學生準備“科學問題本”,記錄生活中的疑惑和好奇,再與教師一起尋找答案……
全國中小學生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近兩年,東、中、西部學生科學素質水平均實現增長,中小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表現逐年提升;抽樣調查顯示,東、中、西部地區(qū)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差距首次縮小——這意味著,伴隨科學教育的發(fā)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總體水平持續(xù)快速提升的同時,結構也在逐步優(yōu)化,我國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的科技創(chuàng)新人力資源基礎進一步夯實。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在全力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中小學科學教育正加速奔跑著。
《中國教育報》2025年02月20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ds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