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新教師的成長“突圍”

        發(fā)布時間:2025-03-30 作者:肖紅英 張海豫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5年,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qū)累計引進幼兒園事業(yè)編(含控制總量)教師254名。為精準把脈新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全區(qū)開展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半數以上新教師組織一日生活力不從心,近九成新教師坦言一跟家長交流就緊張,超七成新教師面對幼兒突發(fā)的情緒和行為問題缺乏有效引導策略……千絲萬縷的保教實踐難題、形形色色的家長溝通障礙、如何讀懂古靈精怪的幼兒,成為橫亙在新教師成長路上的三大障礙。要成為合格教師,他們必須從中“突圍”出去。

          從強項“突圍”,破保教實踐難題

          入職不久的婷婷非??鄲溃骸拔以趺锤杏X在學校學的知識都用不上,是我不適合做幼兒園教師嗎?我到底該不該選擇這個職業(yè)?”

          新教師入職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就是如何克服自我懷疑和焦慮心態(tài),勝任班級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在這一階段,讓新教師找到自信是破局的核心“密碼”。

          為幫助婷婷緩解焦慮,我們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分享個人成長經歷,敘說自己剛入職時的“惶惑”、做過的“糗事”,以及成長中的頓悟?!斑^來人”的現身說法,讓新教師懂得,每個人初入職場都會經歷類似的心路歷程,他們既不特殊,也不孤單,這無疑為新教師吃了顆“定心丸”。

          當然,“心理按摩”是重要的,新教師還需要獲得扎扎實實的信心。

          婷婷喜歡拍小視頻,她有獨特的拍攝視角和較強的內容組織能力,但對文字撰寫卻很頭疼。我們放大婷婷的特長,讓她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工作收獲與心得,同時引導她回看視頻反思教育行為。比如,自主取餐環(huán)節(jié)秩序混亂,婷婷用視頻如實記錄。第二天餐前,她一邊回放視頻一邊與幼兒討論最佳取餐路線……

          在用心記錄和反思中,婷婷帶班越來越游刃有余,慢慢品嘗到了拔節(jié)生長的喜悅。

          從專業(yè)“突圍”,破家園溝通困境

          一天早上,教研室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萱萱雙眼通紅地哭訴道:“我實在干不下去了,家長居然說我縱容班里的孩子欺負毛毛(化名)!”待萱萱情緒稍緩,事情的來龍去脈才逐漸清晰:毛毛和小伙伴玩耍時被碰了一下,回家后卻說“被打了”。家長火冒三丈,到幼兒園討說法。新教師萱萱緊張無措,解釋時詞不達意,家長一氣之下說了難聽的話。

          和家長溝通,是新教師最發(fā)怵的難題。家長問及孩子表現,不少新教師只會用“挺好的”“還不錯”應付,一旦被追問“孩子坐不住、難專注怎么辦”等具體問題,就會語塞。缺乏從容而專業(yè)的反饋,使得新教師與家長難以建立信任。

          為突破新教師家園溝通困境,我們梳理了三大策略,助力新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更專業(yè)。

          策略一:用好“觀察記錄小助手”,暢通交流有依據。針對日常交流專業(yè)反饋欠缺的問題,我們?yōu)樾陆處煻ㄖ屏吮銛y式觀察記錄表,內容涵蓋生活自理、游戲探索、學習能力等方面。新教師可隨時記錄幼兒的行為,同時用照片和視頻記錄精彩瞬間,定期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切實感受到新教師的用心與專業(yè)。

          策略二:設立“家長問題智囊團”,集思廣益解難題。我們匯聚幼兒園園長、保健醫(yī)生、心理專家等多領域專業(yè)人才組成智囊團,當新教師遇到棘手的家園溝通問題,僅需群內一鍵呼叫,智囊團便迅速“會診”,給出多元解決思路,確保難題不過夜。

          策略三:組建“家長替身團”,換位體驗增理解。我們召集有育兒經驗的教師扮演不同類型的家長,幫助新教師模擬與溫和詢問型家長、焦慮急切型家長、學識考究型家長溝通的情境。新教師如同置身真實溝通現場,不斷嘗試各種策略,迎接各類質疑,直至應對自如。

          從觀察“突圍”,破理解幼兒困境

          午睡時間到了,孩子們依舊興奮不已,有的在床上蹦,有的交頭接耳。王老師安撫完這個,那個又鬧起來。美工活動中,小陽把彩紙剪得粉碎,還將顏料涂抹得滿身都是,王老師上前制止,小陽卻大哭大鬧。王老師滿心疑惑,不知孩子為何如此“搗蛋”。

          新教師面臨的第三重考驗,是由他們的教育對象——幼兒帶來的。面對復雜的幼兒行為,新教師還缺乏觀察解讀的知識與能力。

          為此,我們支持新教師加入感興趣的教研共同體,為具有不同專業(yè)背景、知識結構和成長需求的新教師提供適宜的成長環(huán)境。

          項目式教研組重點突破。王老師參加了“幼兒行為觀察”教研小組,在建構區(qū)觀察項目中,她連續(xù)一周記錄睿睿等幼兒的建構行為,發(fā)現睿睿搭積木時專注度極高,手部動作靈活,反復嘗試不同形狀積木的組合。借助理論學習和同伴研討,王老師了解到睿睿正處于對物體形狀和空間關系敏銳感知與探索階段,于是有意識地提供更多形狀的積木和一些輔助材料,支持睿睿對復雜搭建結構的探索。

          “同伴互導團”協同成長。我們按不同年齡班和不同話題組建同伴互助小組,每天固定15分鐘開展“幼兒觀察茶話會”。王老師在會上分享睿睿、小陽等幼兒在建構游戲和美工活動中的行為,其他教師則結合自身經驗出謀劃策,交流如何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改變幼兒“搗蛋”行為的實用技巧,實現經驗共享、協同成長。

          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新教師順利“突圍”:婷婷從一名新手“小白”蛻變?yōu)閯偃喂ぷ鞯哪苁?;萱萱靈活運用平時對幼兒精準觀察的數據,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積累,不再發(fā)怵與家長交流;手忙腳亂的王老師也找到了與幼兒相處的秘訣……

         ?。ㄗ髡咝ぜt英單位系山東省濰坊新華幼兒園,張海豫單位系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qū)學前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30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pds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色窝窝无码精品老牛AV,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一区